| |
|
| 首頁 > 实时新聞中心 > 綜合实时新聞 |
| |
| >>日獲准購650億中國國債 人民幣首成發達國家外儲 |
| 日獲准購650億中國國債 人民幣首成發達國家外儲 |
|
| 時間:2012/3/14 |
| |
繼去年底傳出日本欲投資中國政府債券的消息後,日方昨天公布了擬購入中國國債的具體額度650億人民幣。專家表示,這將是人民幣首次成爲發達國家的外彙儲備。 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昨天透露,經中國相關當局許可,日本獲准最多可購入650億人民幣(相當于103億美元或8450億日元)中國國債,購入中國國債的一些技術性手續等還需要幾個月准備時間,日方屆時將根據市場動向判斷購入中國國債的時機。 日本財務省日前公布的數據稱,截至今年2月底,日本外彙儲備余額爲1.303萬億美元。如此算來,103億美元的購買量僅相當于其外彙儲備規模的0.8%。 對于日方計劃購入的中國國債數量,安住淳表示,考慮到日本在外彙資產運用方面的各種情況,一開始小額購入中國國債比較適合,“從加強日中兩國經濟聯系的初衷看,這是合適的購入規模。” 去年12月,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期間,中日雙方就日本購入中國國債事宜達成了一致。 解讀 探因 規避風險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前景 國開證券研究中心宏觀分析師杜征征表示,中日兩國目前分別是美國國債的第一、第二大持有國,在美債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,中日雙方都在尋求規避美債風險的路徑。美元近期波動性較強,而人民幣表現比較堅挺,且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經濟穩定。日本購買中國國債,主要是從外儲投資的安全性和多元化角度考慮的。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經濟學家邢予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,日本決定曆史性地購入中國國債,至少有兩方面考慮: 首先,僅從投資角度來考慮,由于日元彙率被高估,目前是用日元投資人民幣債券的最佳時點。 其次,日本金融當局不少人都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前景,並認爲日本積極參與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是雙贏之舉。對人民幣來說,要實現國際化首先要在亞洲實現區域化,而持續、有效的中日貨幣合作將成爲人民幣區域化的關鍵推力。對日本來說,雖然日元是國際儲備貨幣,但規模較小,中日貨幣合作也將提升日元地位。 意義 國際化關鍵一步有重要示範效應 “日本的外彙儲備中約有七成到八成爲國債,也就是說,這次獲准的購買量約占日本外儲中投資國債量的1%左右。一開始購買就能達到這個水平,並不算少。”建設銀行高級分析師趙慶明表示,“日本是全球重要經濟體,它將外彙儲備中的一部分投資于人民幣,有着重要的示範效應。”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也認爲,103億美元的規模相對于日本外彙儲備來說雖小,但日本投資中國國債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。“日本選擇投資中國國債,說明其認識到了中國經濟穩步增長、金融市場發展較快的趨勢。今後會有更多發達國家投資中國國債,這是遲早的事。”趙錫軍表示,這也反映了中國吸引外資的漸進變化過程從最初的吸引華僑、僑胞進行加工工業投資,到吸引西方大公司進行實體經濟投資,再到實體經濟以外的基金、股權、並購、金融投資以及外儲、主權基金投資國債。 伴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化,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正平穩起步。作爲儲備貨幣後備選項的人民幣,正受到更多國家的關注和青睐。 目前,馬來西亞、韓國、柬埔寨、菲律賓等國已將人民幣作爲外彙儲備的一部分。以日本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而言,其投資中國國債的舉動,或許意味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更快地向發達國家滲透。 |
|
| |
 |
相關資料 |
|
|
|
|
| |
|
|